1、“十四五”规划将勾勒出怎样的发展图景?
波澜壮阔的“十三五”收官,中国交出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。“十四五”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。审查、讨论“十四五”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(草案),是今年引人关注的内容之一。“‘十四五’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五年。开好局、起好步非常关键。在新发展理念的下,中国有望在经济结构转型、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步。”中国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燕生说。
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、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、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、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、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、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,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将如何在纲要(草案)中细化成可一步步实现的具体施工图,受到各界关注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、科技创新、乡村振兴、绿色发展等议题,都将是代表委员热议焦点。
2、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如何?
2020年,得益于严格有力的措施和有效的宏观调控,中国经济实现V型反弹,成为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。2021年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,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,要以高质量发展为“十四五”开好局。2021年,中国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、稳定性、可持续性,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。“这意味着政策将温和回归,不搞急转弯。”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张宇贤认为,2021年,积极统筹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中国经济将加快恢复。
3、改革将有哪些着力点?
国企改革、医保改革、教育评价体系改革……上,改革的高频词。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的基础上,构建新发展格局、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、完善公平竞争制度、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、稳定保障就业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、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,都将是改革进一步着力的方向。
4、怎样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?
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共识。这是中国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主动选择,也是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内在要求。这意味着中国14亿多人口、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潜力将充分释放。可以预见,上,代表委员们带来的议案提案中,必定有不少围绕立足自身畅通国内大循环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点子。
5、科技创新如何迈上新台阶?
火箭飞太空、蛟龙入深海、天眼探宇宙……近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,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,但在光刻机、芯片等领域依旧存在被“卡脖子”的情况,导致行业发展受限。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打造科技创新“国家队”,调动企业和人才创新积极性,跑出中国创新“加速度”?人们期待上的真知灼见。
6、乡村振兴有何新举措?
解决好“三农”问题历来是中国工作的重中之重。随着“三农”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中国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,稳定发展粮食生产,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,实施乡村建设行动,完善乡村水、电、路、气、通信、广播电视、物流等服务于农村生产生活的各类基础设施,深化农村改革。“我们力争早日实现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目标。”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说。
7、绿色发展如何谱写新篇?
此外,代表委员们还将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、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、完善制度体系、促进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等热点议题出谋划策,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。